词语:羡余,语音朗读:热度:503

词语羡余拆分为汉字:

羡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羡字字源来历,羡字演变

因喜爱而希望得到:贪~。~慕。~妒。艳~。临渊~鱼。有余,余剩:余~。“以~补不足”。姓。……

余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余字字源来历,余字演变

我:“~将老”。剩下来的,多出来的:剩~。~粮。~兴。~悸。~孽。节~。~生。~荫(指前人的遗泽,遗留的庇荫)。~勇可贾(gǔ)(还有剩余的力量可以使出来)。十、百、千等整数或名数后的零数:十~人。后:“劳动之~,欢歌笑语。”农历四月的别称……

 

查询词语:羡余

汉语拼音:xiàn yú

 

词语羡余基本解释

1.盈余;剩余。

2.唐地方官以两税盈余为名,向皇帝献纳的税款。多用加重剥削、克扣俸禄等手段敛财,借以市恩邀功,加官进爵。

3.清朝征钱粮税时因有损耗而多征一部分附加税。这部分附加税除折抵实际损耗外,留一部分为地方官吏所有,名养廉,其余上缴,名羡余。

 

词语羡余详细解释

  1. 盈馀;剩馀。

    三国 蜀 诸葛亮 《将苑·击势》:“粮食羡餘,甲兵坚利。” 唐 颜真卿 《柳恽西亭记》:“邑宰 李清 请而修之,以攄众君子之意。役不烦费,财有羡餘。” 宋 司马光 《言拣兵上殿札子》:“方今天下安乐无虞,而府库之积,随得随散,曾无羡餘。”

  2. 唐 以后地方官员以赋税盈馀的名义向朝廷进贡的财物。

    《新唐书·食货志二》:“ 淮南 节度使 杜亚 等皆徼射恩泽,以常赋入贡,名为羡餘。” 唐 白居易 《重赋》诗:“繒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号为羡餘物,随月献至尊。”《宋史·食货志下一》:“时又有 元丰库 ,则杂储诸司羡餘钱。”《明史·食货志三》:“ 世宗 时, 闽 广 进羡餘,户部请责他省巡按岁一贡献如例。”

  3. 清 代州县在正赋外还增征附加额,这部分收入除去实际耗费和归州县官吏支配的以外,其馀的解送上司,名为羡馀。

    清 顾炎武 《钱粮论下》:“於是正赋之加焉十二三,而杂赋之加焉或至於十七八矣。解之藩司,谓之羡餘。”《清史稿·食货志一》:“ 乾隆 元年,豁免 广东 屯田羡餘,因除各省军田额外加徵例。”

 

词语羡余双语例句

双语例句
  1. Abbreviating a sentence means cutting out the redundant parts of the sentence without changing its original meaning.

    缩句就是在不改变原意的条件下将句子的羡余部分去掉。

  2. It is concluded from the present analysis that redundancy, as an effective means,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oratorical texts.

    对该问题的研究表明,羡余信息在演讲语篇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是提高演讲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

  3. Redundant forms in modern Chinese lexicon: types and causes of formation

    现代汉语词汇中的羡余形式及形成原因

  4. On Redundant Information in Oratorical Texts

    论演讲语篇中的羡余信息

  5. Initial Probe on Redundancy in Chinese Language

    汉语中的羡余现象初探

  6. Redundancy in English Listening Class: A language Perception Perspective

    从语言感知理论看英语听力教学中的羡余信息

词语羡余百科解释:

羡余

羡余: xiàn yú ㄒㄧㄢˋ ㄩˊ 解释 在现代汉语里,某一个语言组合中有多余的成分而不视为“赘疣”,称为语言的“羡余”现象(“羡余”即“余剩”)。这一术语最早是由语言学界老前辈赵元任先生在《中国话文法》中提出的。他说,“虽然如此”中的“然”即“如此”,这就是“羡余”。 1.封建时代地方官吏向人民勒索来定期送给皇帝的各种附加税。 2.语形相对于语义有所剩余的语言现象。 3.蔡京又设法搜求羡余钱粮,以助供应。——《小五义》

 
辞洋 - 辞海网络版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