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肺气上逆,语音朗读:热度:9

词语肺气上逆拆分为汉字:

肺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肺字字源来历,肺字演变

人和某些高级动物的呼吸器官:~脏。~病。……

气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气字字源来历,气字演变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体。呼吸:没~了。~厥。~促。~息。一~呵成。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候。~温。~象。鼻子闻到的味:~味。臭~。人的精神状态:~概。~节。~魄。~派。~馁。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我了。~恼。~……

上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上字字源来历,上字演变

1. 上 [shàng]2. 上 [shǎng]上 [shàng]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由低处到高处:~山。~车……

逆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逆字字源来历,逆字演变

方向相反,与“顺”相对:~流。~行。~风。~转(zhuǎn )(局势恶化)。莫~之交。抵触,不顺从:忤~。忠言~耳。背叛,背叛者或背叛者的:叛~。~产。迎接:~旅(旅店)。预先:~料(预料)。……

 

查询词语:肺气上逆

汉语拼音:fèi qì shàng nì

 

词语肺气上逆基本解释

肺气上逆,病证名。即肺失清肃较重者。由肺失清肃进一步发展所致。以气逆咳喘为主症,治宜降气平喘。参肺失清肃条。嗳气、恶心、呕吐。肝气上逆,多因郁怒伤肝,肝气升发太过,气火上逆而见头痛、眩晕、昏厥;血随气逆而上涌,可致呕血。

 

词语肺气上逆双语例句

双语例句
    • 网络:abnormal rising of the lung-qi;lung qi ascending counterflow

词语肺气上逆百科解释:

肺气上逆病理机制

肺气上逆,多因感受外邪或痰浊壅滞,使肺气不得宣发肃降,上逆而发喘咳。胃气上逆,可由寒饮、痰浊、食积等停留于胃,阻滞气机,或外邪犯胃,使胃失和降,上逆而为呃逆。

肺气上逆临床表现

  1. 咳嗽

    咳嗽是肺失宣降,肺气上逆的表现,多见于肺脏疾病、其它脏腑病证亦可出现咳嗽。《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嗽不止于肺,而不离乎肺也”。

    咳:有声无痰谓之咳

    嗽:有痰无声谓之嗽

    咳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

    诊察时应注意咳嗽的声音及发作情况外,还应结合观察痰的性状及其他兼症,以辨别病证的寒热虚实。

    咳声重浊有力,多属实证,常因实邪阻肺,肺气上逆为患

    咳声低微气怯、属虚证,多属肺肾气虚所致。

    1.寒咳:咳声重浊,痰白清稀。多由风寒束肺或寒邪客肺,肺气失宣而上逆所致。

    2.热咳:咳声不扬,痰稠色黄,咽喉干痛。热邪犯肺,气机壅滞肺气上逆引起。

    3.燥咳: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咳出。由阴虚肺燥或燥邪犯肺,肺失清润肃降所致。

    4.痰咳:咳而声低,痰多易咯,甚则气喘痰鸣。多由痰湿阻肺,肺失宣降引起。

    5.顿咳:咳声短促,是阵发性,痉挛性,连声不断,咳后有回声,如鸡啼样,并反复作。“百日咳”由风邪与伏痰博结,郁而化热、阻遏气道所致。

    6.白喉:咳声如犬吠、伴语声嘶哑,吸气困难,是因肺肾阴虚火毒攻喉所致。

    (气管异物,可致突然咳喘气急)

  2. 呕吐

    指饮食物、痰、涎从胃中上涌,由口中吐出的症状。

    呕:有声有物

    呕吐有三吐:无声有物

    干呕:有声无物

    皆系胃气上逆所致

    临床上根据病史、呕吐的声音,吐势缓急,呕吐物性状,气味及其兼症判断病证的寒热虚实。

肺气上逆引发疾病

咳嗽、喘证,总由肺气上逆,升降失衡所致。而升降出入,为人生之本。张锡纯治疗咳嗽、喘证,非常重视平衡升降出入。张锡纯降逆,首崇生代赭石,谓生代赭石能统降诸逆,且养气纯全而不伤正,故治诸气血上逆,皆君生代赭石。人体升降相因,故张锡纯谓:“三焦之气化,不升则不降。”且降之太过,则有伐生生之气,故张锡纯用生代赭石镇降,每佐麦芽以升达肝气,“此所以顺气化之自然,而还其左升右降之常也”。一药之中,每有升降开合相兼者,张锡纯谓远志善理肺,以远志味酸微辛,“其酸也能●,其辛也能辟……能使肺叶之●辟纯任自然,而肺中之呼吸于以调,痰涎于以化,即咳嗽于以止矣……诚为养肺要药”。论白茅根能升能降,“惟茅根既善滋阴,又善利水,既善引水气下行,又善助肾阴上升,且内清脏腑之热,外托肌表之邪,而尤善清肺利痰,定其喘促”。治肺病便方中首列鲜白茅根去皮锉碎一大碗,水煎作茶饮之。张锡纯认为生龙骨、生牡蛎不独敛涩,更有行痰通利之功,能开能合,且敛正气不敛邪气,故对虚人痰喘,尤为相宜。“即兼瘀,兼疼或兼外感,放胆用之,毫无妨碍”。山茱萸,一般多谓乃酸敛之品,邪实者不宜。张锡纯认为:“山萸肉……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因得木气最厚,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且敛正气不敛邪气,与他酸敛之药不同。”案载重用山茱萸4两治一年40余外感痰喘欲脱之证。对气虚而喘逆者,用人参必伍生代赭石,谓人参之性温而升,有气高不返之虞,惟佐以生代赭石,可使人参补益之力,直达涌泉。制参赭镇气汤,治阴阳两虚、喘逆迫促之证,是用人参借生代赭石下行之力,挽回将脱之元气。其他如用五味子治嗽,必打碎后用之,是以五味子核中之辛以济皮之酸,敛散相得而不留邪。用干姜温肺,每佐五味子,辛酸相济,以顺应肺之开合。

 
辞洋 - 辞海网络版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