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张詧,语音朗读:热度:121

词语张詧拆分为汉字:

张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张字字源来历,张字演变

1. 张 [zhāng]张 [zhāng]开,展开:~开。~目(a.睁大眼睛;b.助长某人的声势称“为某人~~”)。~榜。铺~。~灯结彩。纲举目~。商店开业:开~。拉紧:紧~。~力。扩大,夸大:夸~。放纵,无拘束:乖~。嚣~。料理,应酬:~……

詧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詧字字源来历,詧字演变

同“察”。……

 

查询词语:张詧

汉语拼音:zhāng chá

 

词语张詧基本解释

张詧(1851-1939),字叔俨、树棠,晚号退庵、退翁。咸丰元年(1851)九月三十日出生于常乐镇,进私塾求读时起名吴长春,排行老三,家乡人常称其“张三先生”,自称张叔子。张詧将上学的机会让给弟弟后,先是协助父亲种田做小生意,后到二甲镇丁裕大花布行“司账”。坚持自学求进,工书法,也能文。光绪四年(1878)三月,其父张彭年为张詧纳粟“捐助豫晋赈灾,得奖县丞,分发江西”。八年(1882)得花翎五品衔知县。九年(1883)张詧随张謇赴吴长庆军当军幕,任军营帮办,主管后勤。十四年(1888)张詧任江西候补知县。十六年(1890),补宜春县知县,以干练之才,深得民众爱戴。十八年(1892)七月,张詧获署江西贵溪县知县。二十二年(1896),前往湖北任宜昌川盐加厘局坐办。二十八年(1902)任省学堂正监督。

张詧辞官回通后,立即投入张謇事业。从此,张謇主外,张詧主内,兄弟联手发力,如虎添翼,创下了名扬中国的一系列大业。一是兴办工业。大生纱厂五董事之一,复兴面粉公司、大生织物公司总理,达公电机碾米公司经理。二是大搞盐垦。1915年,创办大赉盐垦公司,张詧任总理。1918年,张謇与张詧在东台县新丰集草埝场联合创办大丰盐垦公司,占地112万亩,是淮南最大的公司。三是创办教育。四是建立商会。五是慈善公益。1927年,北伐军攻克南通,张詧避战乱客居大连,1931年移居上海。1939年1月26日,张詧在上海寓舍逝世,终年88岁,灵柩归葬于南通城北钟秀山东麓。

 

词语张詧双语例句

双语例句
    • 网络 Chang Cha.

词语张詧百科解释:

张詧人物生平

张詧(1851-1939),字叔严,小名长春,晚号退庵,江苏南通人,清咸丰元年(1851)九月二十九日生于海门常乐镇。兄弟五人,行三,兄誉、暮(誉、警为同父异母兄弟),弟赛、警。七年,与兄誉、暮,弟寒人邻垫,从海门邱大章读,命名吴首梅,著名吴庆华,赛名吴起元(以父须履行媚家生子兼桃吴氏前约,金氏所生三子俱姓吴,后还张姓。

image.png

同治三年(1864)正月,父彭年(润之)延宋效祁授警、寒、警三人读。五年六月,宋师去世。十二年,因寒(季直)尝冒籍人如阜县学,为归籍事,负债千金,所负之债,与寒任之,计尽卖产抵负犹不足。

光绪元年(1875)十一月,与里中诸友商办下沙灾贩,是为从事乡里庶政之始,父质衣为助;并倡建长乐市石桥。五年(1879)三月,报捐县丞;十一月,丁母忧。九年(1883)八月,至朝鲜汉城“庆军”中,向提督吴长庆建固潘三策,其后因吴病未及行;闺五月,吴长庆卒,幕中有以索资怨粮台者,群怨主任袁鸿,袁颂孤立,警为辩其无私,众迁怒之,势甚涵,赖督诸方晓谕始解。十一年(1885)六月,拟应乡试,以补监四成无资而黑。十二年八月,谋资引不谐。十三年春,欲求河运差,引见又不遂。十四年四月,挡人都,以江西候补知县引见;七月往江西;十二月,得解京馆差。十五年正月,到省期满,甄别试问江西水利,以尝读“江西通志”,论独详,取第一,得南昌县帮审。十六年七月,得良口厘差。十八年八月,署知贵溪县。

二十年(1894)春,是年十月乃慈禧太后六十万寿,于江西奉委为庆典随员;警函请于父,命弟赛再应试,父然之,寒不敢违,人都会试;四月,寒中甲午恩科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时年四十二;九月,丁父忧。二十二年正月,湖广总督张之洞(香涛)调为湖北宜昌川盐加厘局坐办。二十三年十一月,在京口、唐心口、多宝湾堤工。二十五年四月,查账吉安水灾;八月,调任贵溪,任内办理教案,又象山书院,倡古今体用之说。二十六年正月,补宜春县。二十七年五月,赛请两江总督刘坤一(舰庄)以洋务要差咨调督回籍,助营纱厂,江西巡抚李兴锐(勉林)不允,以东乡刁民抗粮,调知东乡,同月为民教事,代民负债六千金,大更奏闻,上谕传旨嘉奖,在东乡县任内,应朝廷改革学制之语,创建诸小学;七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以警办宜昌有功,保荐补缺后以直隶州用。

二十八年(1902)二月,巡抚李兴锐上警治状,举卓异,晋秩道员,获巡抚特别保送更部引见;五月,巡抚李兴锐委为江西省学堂正监督,奏留原省,乃请假两月,回苏考察学务;七月,李兴锐调任粤抚(张赛《音翁自订年谱》作粤督,误),由赣布柯逢时护理,寒电促督,辞职回籍助营大生纱厂,大生厂厂房建成于二十五年,及二十七年业务大盛,因招警归而襄理,不果,同月五弟警卒。二十九年六月,为曾祖父母、外曾祖父母,赛为外祖父母请封典。三十年九月,两江总督李兴锐去世,警乃得归,既归,寒始有闲治他业,他业之兴,警又分神以助其成;警于大生纱厂、通海垦牧公司,督理勤密,发展甚速,于是次第设大达轮船公司、广生油厂、复兴面厂、阜生绸厂、资生铁厂及淮南盐垦各公司,历任大生纱厂、崇明大生纱厂、福新面粉厂协理,劝学所总董、筹备自治公所董事会副会长,通崇海泰总商会、农会、南通港务会会长,南通河工学校校长,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商业学校及医科专门学校校长并总董,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名誉校长等职务。

宣统元年(1909)夏,江苏巡抚瑞澄(莘儒)任为江苏农工商局总办。二年夏,辞职归,筑别业城南以居。三年八月,武昌革命军兴,地方不靖,商民组南通商团各场渔团通泰实业警卫团以自卫,被举为南通民政长兼总司令,一时境内安,南通之治,众称江南模范,追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即辞职专心从事实业(此据勃德《中华今代名人传》,张寒《音翁自订年谱》作民元夏历六月,督“被地方推任民政长”,疑误),后以从事实业有功,获二等嘉禾章。

民国三年(1914)冬,长兄誉卒;同年,因赛时任北京农商总长,乃由警具名创办大有晋、大豫两公司,其后除通海垦牧公司外,所有新设之盐垦各公司皆由警主之,而股本亦以警为多。八年二月,修西寺成。九年十一月九日(夏历九月二十九日),值七十大庆,赛为之称寿于南公园之千龄观,督集戚友所赠之寿礼在常乐镇建养老院第二院(民元张赛年六十,移宴客费三千元及戚友致送之贺仪在白衣庵东建成第一院)。十年十月,南通交易所始业,由警总其事。十一年二月,以端频生,电京、省请禁南通交易所;五月,张系实业周转不灵,股东会议议决设“盐垦纺织总管理处”;秋,修北土山福田寺成;同年曾孙慎修生。十二年三月,与赛等同至丝鱼港看江堤十八里;秋,与弟赛、侄孝若(恰祖)等计划实业并地方水利规划。十四年,截至本年止,捐资慈善事业统计已不下一百万元,以育婴堂、养老院、南通学院基产处、教养公积社所得尤巨,晚岁远隐大连,后居乡里。十五年八月二十四日,弟寒去世,年七十有四,由倒孝若继任大生纱厂等机构董事长、南通学院院长。

二十年(1931),以新建城南市舍变价二十万元为水灾贩济之助,时警已移居上海。二十四年十月十七日,至孝若为仆役枪杀,终年三十八岁,闻耗伤心不已,为撰《从子孝若行略》。二十八年一月二十六日,卒于上海寓舍,年八十有九。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归葬南通钟秀乡之原。

著有《具儒堂集》。【关国煊稿。参考:张寒《音翁自订年谱》(见张孝若《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十九年,上海中华书局版)、夏敬观《张退庵先生墓志铭》、苏文麟《张退庵先生行状》、顾公毅《张退庵先生传》(以上见《张音庵(赛)实业文钞》,一九六九年十二月,台湾文海出版社版)、勃德《中华今代名人传》(香港龙门书店影印本)】

张詧主要成就

张詧回通后,立即投入张謇事业。光绪二十九年(1903)六月十二至十五日,张謇东渡回来与张詧聚谈,张詧谈及处理通师所聘之木造高俊以“日俄将战之忧”而神经失常自杀身亡事,张謇颇感措置“极缜密有条理”;听谈大生纱厂事,关于“容人易,调人难,受言易,择言难”种种体会,张謇极为快慰:“厂中最共患难者敬夫以老而衰,能共议论者书箴以病而瞀,幸三兄归,能耐心处之。” 张謇认为张詧的才干“得力于吏治之历练”。从此,张謇主外,张詧主内,兄弟联手发力,如虎添翼,创下了名扬中国的一系列大业。

一是兴办工业。光绪三十年(1904),张詧全力协助推进南通大生纱厂各项事业,张謇则坐镇上海大生沪事务所操控全局。光绪三十三年(1907)七月, 张詧在大生纱厂第一次股东会上当选为五董事之一。宣统元年(1909),江苏巡抚瑞澄委任张詧为江苏农工商局总办。当年复兴面粉公司成立,张詧任总理。1914年,张詧招集商股,一手筹办大生三厂,亲任总理,并负责建造与之配套的会云闸、大中公行、大储四栈等。1915年,大生织物公司在南通唐闸河东建成,占地10亩,张詧任总理。1916年,在唐闸兴建大达公电机碾米公司,张詧出任经理。1917年,在南通城建立通明电气公司,同时在如皋创办皋明电厂,张詧任总理。1920年,大生分厂改称大生第二纺织公司,经股东会推举,张謇为首任总理,张詧负责协助,两年后改由张詧任总理。

二是大搞盐垦。张詧是通海垦牧公司26个大股东之一,持99股,占十七分之一。光绪二十九年(1903)闰五月,张詧为同仁泰盐业公司收购吕四李通源盐业事成。1914年,张詧在三余镇创办大有晋盐垦公司,地跨余东、余中和余西三场,占地27.6万亩,共12区及1盐场,张詧任总办。1915年,创办大赉盐垦公司,张詧任总理。1917年,张詧在掘港创办大豫盐垦公司,总面积48万亩。1918年,张謇与张詧在东台县新丰集草埝场联合创办大丰盐垦公司,占地112万亩,是淮南最大的公司。此外,张詧在1919年还创办了通济盐垦公司、遂济盐垦公司和通遂盐垦公司。

三是创办教育。光绪三十一年(1905),张詧主政的总商会筹资设立商业初等小学校。光绪三十二年(1906),张詧与张謇在通州城内以私资创立通州公立女子师范学校,后又于城北珠媚园增生扩校,张詧任校董、名誉校长。兄弟俩还一次捐银5000两筹建通海五属公立中学。1912年,张氏兄弟合资,借南通城南籍仙观建南通医科专门学校,1926年改为南通医科大学。张詧还担任南通河工学校、南通纺织专门学校、甲种商业学校、通州劝学所校长或总董等职。1914年张詧与夫人邵氏出资在常乐建造了张邵高级小学。1917年张謇、张詧捐资创办通州第一公共体育场。1920年在东台建了母里师范。

四是建立商会。光绪三十年(1904)八月,张謇禀请在南通城成立通崇海花布总商会获准,下设三县分会,由张詧任总商会总理。光绪三十二年(1906)冬改为通崇海商务总会,张詧续任总理。光绪三十三年(1907)五月,张詧及张謇捐资赞助成立商品陈列所。同年,通崇海商务总会奉饬办农会,张詧被选为会长,宣统二年(1910)八月,扩展为通崇海泰(泰兴、泰县)五县总商会,公举张詧为会长,办理潮灾救济会及保坍会。为搞活商品流通,光绪三十年(1904)建立了天生港大达码头,光绪三十二年(1906)建立了达通航业转运公司, 1917年建立了南通大储堆栈打包公司,1918年兴办了海门大达趸步公司, 1920年兴办了上海大储堆栈公司。

五是慈善公益。1916年,由张氏兄弟捐资,在通州城西门外建立栖流所,收留乞丐并培养其习艺能力。另辟专室收容精神病患者,使其不扰碍社会。1920年,张詧用七十寿辰亲友馈赠所得,在常乐镇南创办了老老院。该院常年费用7000余元,均由张詧私人承担。1921年,创办了南通交易所,并在南通城长桥东首建造崇海旅馆。1922年,张詧用其在大生二厂红利创办了大生医院。

六是地方治安。宣统二年(1910)奉部批准设通崇海泰商务总会关防,附设体操会,进行兵式体操训练。后经陆军部、农工商部、两江督院、江苏抚院核准立案批准发枪支,为工商警备队,辅助军警维持地方治安。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爆发,张謇、张詧支持辛亥革命,南通“刀不血刃,和平光复”,张詧被公举为南通筹备自治公所董事会副会长、革命党通州总司令长,统率中央队、实业警卫团、江防营、盐场税警队、垦牧巡警及各区乡的后备武装,枪械超千,配有德国进口的最先进武器机关炮等。1912年,按照陆军编制,忠尚武训,值班巡逻,卫国、卫企、卫商、卫家,力谋地方治安。7月,沿江枭匪郑建荣、夏昆五等谋聚众为乱益炽,是日戕丝鱼港董事一人(左懋修)。“退翁以枭匪乱布置兵队出发”扑之,前后二十日,枭乱大定。

1926年张謇逝世后,张詧及其四子张敬礼共同辅佐张孝若继承张謇事业。1927年,北伐军攻克南通,张詧避战乱客居大连,1931年移居上海。1939年1月26日,张詧在上海寓舍逝世,终年88岁,灵柩归葬于南通城北钟秀山东麓。

张謇兴办纱厂,选用了布业巨商沈敬夫;搞垦荒,选用了测绘专业的江知源;兴教育选用了才学横溢的江谦。三虎大将各具一长,各领一方。又请来了14年官场历练成功的干才、有统管地方全面工作经验的知县张詧,成为能处理日常大小事务的“常务”内当家,形成了最佳组合的领导班子。张謇手下这四虎大将中唯有张詧是自己亲人,且经几十年实践考察后才知人善用,实践也证明张詧的才能和贡献,不负众望。张謇既慧眼识人才,又大胆用能人;既不任人唯亲,又用贤不避亲。张謇科学的用人观,造就了他伟大的事业。

张詧主要事迹

  1. 兄长助弟中状元

    张詧,字叔俨、树棠,晚号退庵、退翁。咸丰元年(1851)九月三十日出生于常乐镇,因履行祖父入赘吴氏前约,进私塾求读时起名吴长春,排行老三,家乡人常称其“张三先生”,自称张叔子。

    张詧比张謇大两岁,从小一起学《千字文》。后兄弟俩入私塾,从读西宅邱大璋私塾多年,同进同出。同治三年(1864),又同延师宿儒宋效祁教读。兄弟俩都很聪明,相比之下张謇更胜一筹,16岁即中秀才。后因张謇冒籍被诈,濒临倾家荡产,“兄弟凡十人,家清贫,衣食常缺乏”。父亲多病,其母金太夫人“抚从子女,浣濯炊汲,以针绣佐不给;天严寒,着单薄,手皲足瘃而不言劳”。迫于家境所限,母曰:“人子当先知服劳,汝父辛苦甚,无有替者,汝兄弟可一人读,一人治生产。”[2]按母命,詧遂废举业,将上学的机会让给了弟弟张謇。

    张謇十分珍惜三兄让给自己的求读从举机会,刻苦攻读,以不负父母、三兄的期望。张謇数十次应试,三兄总代为整理考具、送行。謇曾赋诗云:“篷背沥淅,对烛凄然,拥衾枯坐,泪湿襟袖。”[3]光绪二年(1877)十二月十二日,张謇得悉上年自己在外时金母病重,张詧“割股入药方瘳”,感愧甚深。光绪二十年(1894)初,张詧得悉因慈禧寿庆而增设甲午恩科会试,立即告知父亲,力主让弟再考。张謇一生在考场拼搏,数次未中状元,已心灰意冷,决定另谋他路,无意再进科举试场。謇原“请于父,不再取试官辱,父始唯唯”,张詧又发函“劝应会试,藉聚于京”,可陪考数月[4]。张謇在父命兄劝下,才决定“试具杂借之友”,再最后一搏。张謇于二月十一日启程赴京师应试[5]。三月二十四,张詧自江西抵京相会,“述忆慈亲,相向流泪”。会试后期,张詧以慈禧庆典随员为名出差北京陪考,等候发榜。四月二十四日得悉弟考中一甲一名蟾宫折桂(状元),便日夜兼程赶回家应付庆事。在张謇漫长的科考生涯中,张詧一路全力支持弟弟到达科举顶峰,立下了汗马功劳。

    张詧长期远在江西任职,公务繁忙难于脱身。张謇为支持兄工作,曾代兄四办婚丧大事,传为佳话:光绪二十三年(1897)正月十五日,张詧之子亮祖娶亲,六月二十九日亮祖病卒,此两事全由张謇一手操办。二十六年(1900)四月十七日,张詧儿子仁祖入赘顾氏,张謇在沪为其操办婚事;五月十一日张謇又联系安排仁祖新婚夫妇往江西贵溪拜见大人。光绪十八年(1892)十月十三日,张謇百忙中抵家,于十六至二十日代兄嫁女完婚。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月初一,叔兄嫂新喜,謇赋《五十三岁岁朝,寄怀退翁唐闸》以贺。

    常乐镇的张詧敦裕堂与张謇尊素堂仅东西一沟之隔。通州城的张謇濠南别业与张詧城南别业南北隔河相望,兄弟两家情同手足,相伴一生。故张詧七十生日张謇贺诗曰:

    生自田家共辛苦,百年兄弟老逾亲。人间忧患知多少,涕笑云谁得似真。

    投老方知四海空,天教兄弟著南通。山川草木都吾事,不觉年事已到翁。

  2. 弟帮兄长显才干

    张詧将上学的机会让给弟弟后,先是协助父亲种田做小生意,后到二甲镇丁裕大花布行“司账”。坚持自学求进,工书法,也能文,晚年还著有《具孺堂集》。

    光绪四年(1878)三月,其父张彭年为儿张詧纳粟“捐助豫晋赈灾,得奖县丞,分发江西”。八年(1882)得花翎五品衔知县。

    光绪九年(1883)张謇奉命随吴长庆部队赴朝鲜平乱当军幕,见三兄有才干可发展,为让三兄经风雨见世面,英雄更有用武之地,也可兄弟作伴有商,便荐贤将兄张詧一起带入庆军吴长庆幕。八月,抵汉城以北,参与赴朝“壬午平乱”,任军营帮办,主管后勤。张詧在这不可多得的大舞台上尽力施展才能。光绪十年(1884)张詧自汉城发函于謇:朝鲜局势又起波折。五月初回国,由烟台去抚顺往金州,看望病重的吴长庆。得悉赴朝同僚袁世凯自攀缘李鸿章后,“一切变革,露才扬已,颇有令公(吴长庆)难堪者”。于是,张謇、张詧、朱铭盘联名致函袁:“息以静气,一月不出门,将前劝读之《呻吟语》《近思录》《格言联壁》诸书字字细看,事事引镜,勿谓天下人皆愚,勿谓天下人皆弱,脚踏实地,痛改前非,以副令叔祖、令堂叔及尊公之令名;以副筱公之知遇,则一切吉祥善事,随其后矣”。闰五月下旬,吴病逝,张詧再抵汉城。“壬午之役”时,张詧因在后方筹办转运有功而入清廷保举之列,被以军功保举知县,签分江西履职。

    光绪十一年(1885)张詧拟应江南乡试。十二年(1886)六月初,謇为张詧“捐纳千五百金,茫无畔岸”。张詧时任江西知县,“欲捐到省而无资”,通过张謇求助于翁同龢,后事不谐。十三年(1887)张謇欲为张詧“求运河差”,未成。十四年(1888)二月张謇与父议张詧往江宁捐纳谋资事,“明知杳不可知之数,顾无如何也”。张詧返家,知王豫熙允借银300两,促弟往赣榆,又致函莫祥芝谋为张詧解囊。莫慨然借五百金。在王、莫相助下,张詧“乃得于四月摒挡入都,以江西候补知县引见”。张謇为兄捐纳事致谢共20函。十一月初八,张謇得悉兄为解京饷于江西往京师途中,叹曰:“风雪长途,五十余日方自此始,我思我兄,心滋戚已。”十五年(1889)六月,张詧候补期满,试以江西水利,因尝读《江西通志》,论独详,取第一,得任南昌县帮审。十一月江西发生“南康教案”,奉差会同府县办案。光绪十六年(1890)七月上旬,帮审事竟,改得江西万县良口厘差一职,十一月初赴任。补宜春县知县,以干练之才,深得民众爱戴。张謇赋《寄叔兄江西四首》,表达对兄弟间“安得少小时,欢然相翕煦”的惆怅;对张詧为入仕当“苦心耐烦辱,以赴绳墨求”的期盼。

    光绪十八年(1892)四月下旬,张謇为谋张詧补缺事,找吏部官员叶玉书、拜托翁同龢与沈曾植等多人议商。七月底张詧终于获得署江西贵溪县知县。张謇九月初到贵溪。兄弟相聚,张謇赋诗《至贵溪喜晤叔兄》云及:“入境但饶风俗简,逢人已说长官勤”。二十三日謇离贵返程,又赋诗《有别叔兄归里》云及:“见惟旬日别经年,临别朝来倍惘然”,“随分终期早归隐,草堂果木半齐肩”。

    光绪十九年(1893)正月十四日,张謇偕孙儆送张詧夫人邵氏从常启程,二十五日抵贵溪县署。謇主持贵溪县童生试阅卷、定课额、为张詧拟文稿、结禀九年教案事等,三月十二日才离贵返家。

    光绪二十二年(1896)正月初五,张詧前往湖北任宜昌川盐加厘局坐办。乔扮行商密查吉赣一带厘捐积弊。各项调查短则半个月,长则两月之久。调查途中,细致入微地体察民情,详细搜集情报,感叹民众疾苦,大有清官风范。

    光绪二十五年(1899)元宵节,张詧离家赴任,张謇送行,“佳节送别可念”。五月奉差江西吉安查水灾赈灾事。六月署江西德化县知县。九月复任贵溪知县之机,贵溪正值“民教争哄构乱”之时。自二十一年(1895)张詧调离贵溪后“贵溪教堂,全境荡尽。六年之内,历任偏向教民,积怨至深所致,竖旗大书官逼民三字。(民众)着戎衣,衣书‘大清国光绪义民’字,不抢、不烧、不扰居民铺户,专毁教房,勒令教民反教,现已蔓延铅山、弋阳、金溪、安仁、闽之光泽,掣动广丰、玉山等县,留丁漕以资公用”。当绅民听说张詧再任贵溪时,“欢欣鼓舞,咸约不动丁漕分毫”。张詧“闻而大惧,当此极盛虚名,何以为继。且事关重大,外侮日逼,自权日削,即使暂时安辑,将来善后了结无期。”不知如何善了?“十三日接印,一切俟到任再行分层做去,惟有定心忍性,处大事如无事,不敢稍涉孟浪。”“事惟持正,要撤便撤,必不作摇摆尾乞怜态禄保位”。张詧对“贵溪教案”与袁鸿持论契合,表达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公正立场。张謇对此极为赞赏:“善哉善哉!”

    光绪二十六年(1900),张詧一离贵溪,贵溪民教讧争又起,势汹汹连五六州县。省城上下震悚,又调张詧再往署任,领命再次平定。次年二月“贵溪教案”平息。张詧为处理当地乡民抗粮和与西洋传教士冲突事,劳苦十八月,代民赔教士6千金,只为“不负民”。

    张謇认为:“宜春简缺也,修补之补官,犹士子之成进士,叔兄到省十四载,于此可休矣”,建议张詧归通州助营大生纱厂,“宿责稍清,行便归耳”。五月十一日,张謇访刘坤一,请刘以洋务要差为由咨调张詧回通。“力劝兄引退,归助经营纱厂”。五月二十日,张謇得张詧函:因张詧处理“贵溪教案”得当,在贵溪知县任内声誉甚好,江西巡抚李兴锐不允所请,并“奉上谕传旨嘉奖”张詧。张詧补授江西宜春知县。六月初一,张之洞以张詧上年十一月办赈之劳,上奏保荐补缺以直隶用。六月二十六日张謇得张詧函“商以进为退之计”。二十九日,謇得刘坤一电,告以“赣抚复东乡刁民抗粮,调张(詧)令署理整顿,请缓调”。謇即致函张詧,诫之曰:“民之刁不刁,视乎粮之抗不抗,若东乡向不完粮,谓之刁民可也;若自有不能完粮之故,官曰刁民抗粮,民不曰灾区求援乎?当考真情节,求公是非。”七月初六,张詧告弟“拟捐道员”。七月下旬,张詧已任江西东乡知县,朝廷又“委任张詧为省学堂正监督”,以留任江西不放。八月张詧由张之洞保荐补缺直隶知州衔又转升为道台衔。二十八年(1902)任省学堂正监督。

    张詧经多年基层锻炼,形成了一套务实、干练、细密、高效的办事作风和较强的责任心与亲民意识。张詧为此“劳苦十八月,负累五千金,而上游不恤也。惟为补宜春缺以酬,至是并不至本任”。通海垦牧公司成立,大规模围垦在即;通州师范学校即将开学……事业扩拓,人才奇缺,张謇急需一名真心实意得心应手的助手支撑。在这危难之机,张謇又想到三兄。于是再三动员张詧引退回乡助业。张詧也料江西民教必且有大乱,自己作令十余载落得五六千金之债,意兴萧索,既弟力劝,便决意引退回通,助弟共创事业。五月初七,张詧抵常乐家中。七月,李兴锐委张詧“任学堂正监督,奏留江西。叔兄辞不获已,请考察江沪学规,抚军许之,得假两月,终拟辞焉”。七月十四至十八日,江西巡抚李勉林调广东升任粤督,柯逢时署江西巡抚,电促张詧返江西,张謇乘机为张詧两电柯:“兄再辞得请”,获允。

张詧家庭关系

张詧兄弟5个,老大张誉及老五张警为葛氏夫人所生,老五早年夭折。老二张謩、老三张詧(chá)、老四张謇,为金氏夫人所生。他们成婚后,奉父命分家,老大、老二去了南通县老宅,老三、老四留守海门常乐。张詧与张謇同读共事,相伴时间最长,关系最为密切,创业贡献也最大。1926年张謇逝世,张詧及其四子张敬礼共同辅佐张孝若继承张謇事业。

张詧家族北迁

南通近代史上,张詧家族,显赫一时,富甲一方。张謇于1926年逝后的翌年,张詧移居上海,后又北迁大连。即1927年,北伐军攻克南通、如皋等地,张詧遭到通缉,冠以“土豪劣绅”之名,直到1931年6月才被宣告无罪。

关于张詧家族被告一事,苏州博物馆李军撰有《张詧遭通缉事件始末探究——以张敬礼〈养性室日记〉为中心》。《养性室日记》的记录人为张詧的儿子张敬礼(张立祖)。据《张詧遭通缉事件始末探究》《养性室日记》,北伐军进入南通后,“土豪劣绅”成为新政权的革命对象。1927年,经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李宗仁、白崇禧认定,张詧的主要罪行是“通敌”:支持孙传芳,阻挠北伐。

开庭后,张詧声色俱厉,指责黄毓之欠陈季平款项,陈季平拖欠大生纱厂款项,这就等于黄毓之拖欠大生纱厂款项。大生纱厂款项属于公款,黄毓之必须归还,而且非要现在就还。黄毓之缓和地说道:“三先生(张詧行三),不要被陈氏兄弟蒙蔽,我不曾拖欠他们款项。如果欠钱,也要有证据啊?陈季平的证据在何处呢?而且我与他,同时在沪上经营生意,籍贯又都是海门,又都不是南通商会会员。贵会完全可以不理会此事啊。”

张詧听完,更加愤怒,将黄毓之押回警厅。南通实业警卫队张营长、通海镇守使署副官长王凤楼,遵照张詧嘱咐,前来游说:“张三先生的话是不可违啊。谁违背了,对谁不利啊。不如承认,可以免除危险啊。”黄毓之心想,违背了,顶多关几天,于是他拒绝“认罪”。张詧扶植的爪牙——警察厅长李万里奉命,将黄毓之关入幽室,断绝与外界的联系,不供饮食。如此连续三日,黄毓之不堪痛苦,寻思着早前听说南通官绅如何嚣张,如何黑心,还有些怀疑,如今一切在眼前,竟然传闻都是真的。又过数日,张詧、陈季平又生一计,安排李万里给黄毓之一枝烟枪,一起送去南通县署,继续恐吓他。过了些天后,张营长、王凤楼、张子勉(张詧侄孙)来到监狱,劝说他,如不服从,将被判刑五年……黄毓之觉得自己身陷困境,再看看狱友中受到张詧压迫的比比皆是,自己又写下《南通黑暗记》,逼不得已,最终答应支付一万一千元,才能出狱。

据《养性室日记》记述,由于各种“罪行”接踵而来,1927年10月左右,张詧父子不得不离开南通,移居上海,受到黄金荣等人的庇护。在沪期间,张家四处活动,先后向彭程万、孔祥熙、蔡元培、韩国钧等政要名人求助,希望早日平反。张詧一案,甚至汇报到蒋介石,可是未引起重视。事与愿违,张家资产雄厚,觊觎者不少。1928年,不仅张家资产在南通被查抄,而且张敬礼大婚之际,传闻淞沪警备司令部钱大钧要来抓捕张詧等人。于是张敬礼与江导岷于4月20日,抵达大连。4月28日前,张詧携女、张母携张敬礼之女前来大连。张詧由此开始流亡大连的生涯。随后张詧的其余家眷,也陆续前往大连团聚。

 
辞洋 - 辞海网络版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