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汉字“败”,败字的本义、败字演变及起源

作者:佚名;来源:网络;时间:2023-01-13 15:37;阅读:1984

image.png

“寒风起,败叶飞。”这个“败”字是个会意字。甲骨文①的左边是张开的两扇贝,其右是一只手拿了一条木棍之类的东西要打坏贝,这就是“败毁”之义。金文②反而复杂化了,比甲骨文多了一个“貝”,好像是说:破坏更多的贝,就败坏得更严重,然而笔画太繁了,小篆③把金文中的两个贝减掉了一个,书写方便。楷书④的形体是由小篆直接演变而来。⑤是简化字。

 “败”字的本义是“破坏”,如:“法败则国乱。”(《韩非子•难一》)这是说:法要是被破坏了,那么国家就要大乱。从“破坏”或“毁坏”之义又可以引申为“饮食之物变味变质”,如:“清醇(chún纯)之酎(zhòu宙),败而不可饮。”(仲长统《昌言•理乱》)意思是:纯净的好酒,若是变质而败坏也是不能再喝的。由“败坏”之义又能引申为“衰落”或“凋残”,如:衰败、残败、败叶、败柳等等。由此又可以引申为“输”或“打败仗”等义,如:“敌众败走”、“一败涂地”等。

 在古书中经常见到“败北”一词,除了当“战败”讲,也可以指在竞赛中失利,如柳宗元《上大理崔大卿启》中有“败北而归”的话,也就是失利而归的意思。不过请注意:这个“败北”中的“北”字不可读běi,而必须读作bó(薄)。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image.png

1、3《甲文编》140页。2《续甲》卷3,28页。4、5、9《金文编》219页。6、17《说文》68页。7、10、12、14《楚系简帛》268〜270页。8《古文典》948页。11《古汉语字形表》125页。13《汗简》17页。15、18、20、21《篆隶表》217〜218页。16《睡甲》47页。19《马王堆》128页。

会意兼形声字。从攴、贝(贝亦声)。表意偏旁攴为手持器械以击状,贝为古代货币贝壳之象,二者结合会毁坏意。败与贝声韵并同。商代甲骨文已出现,构意微别。或从攴从鼎[鼎后讹作贝,参“貞(贞)”字条],或从手持贝与从手持贝相撞,或从攴贝,三者构意有别,然皆得会毁坏意。从西周到春秋(包括《说文》籀文)统一作从攴击上下两贝。至战国则异形突出,攴旁或作殳、戈、刀、又,然此更替皆无妨于表意;至于作image.png(勿),为刀之讹,则有失构意理据。偏旁二贝完整的写作image.png,多数则从西周即已出现的简体作image.png,或省作image.pngimage.png,省作一贝的已经出现,个别的又将一贝简化作image.png。《说文》厘定后楷书作败,是小篆的笔势变化,简化作败。本义是毁坏、败坏。《殷虚书契前编》7.36.1:“侯虎败女(汝)事?”引申指伤害、妨碍。《小屯·殷虚文字乙编》7705:“丙子卜,宾贞:父乙異(祀),隹败王?”引申指失败、灾祸。《前编》3.27.5:“贞:亡败?”引申指变坏、腐烂。云梦秦简《秦律十八种·效》:“令官啬夫、冗吏共赏(偿)败禾粟。”又引申指战败,取胜。鄂君启节:“大司马邵image.png败晋币(师)于襄陵之image.png。”亦引申指消极、不满意之事。云梦秦简《法律答问》:“今马为人败(惊吓跑),食人稼一石。”包山楚简的“少司败”、“火司败”、“司败”等皆职官名。古借“北”、“伐”为败,并见郭店楚简《语丛二》。(张标)

——李学勤《字源》

扩展阅读

败字象形文: “败”是毁坏、失掉。《说文》: “败,毁也。”引申为败坏、危害、灾祸。商甲骨文1象手持杖械打“鼎” 的形状。“鼎”在古时代表国家和政权。鼎被毁掉表示国家的灭亡和政权的丧失。甲骨文2将鼎改为“贝” ,贝在上古曾作为货币使用,代表财物。凡与贝有关的字多与财物有关。战争中攻打敌国多是为了抢掠财富。财富的丢失是败亡的必然。甲骨文3上边是“贝”下边是“口” 。是败字最初的形声字。周金文1-4的右旁是 “攴” (读pū。是手持杖击打形) ; 左旁是两个 “贝” 。秦小篆省去一贝,可见一贝或二贝于字义无别。“说文籀文”与金文字形相似,字义相同。汉隶书( 《礼器碑》 )对篆书笔画作平直处理, 将小篆的 “” (贝)写作 “” ; “” (攴)写作“” ,彻底改变了古文字的面貌。

说文解字:毀也。从攴、貝。敗、賊皆从貝,會意。

附注  段玉裁注:「貝亦聲。」

附注  《說文新證》:「甲骨文敗字有二形,或从鼎、从攴以會扑鼎使敗之意,或从貝、从攴以會扑貝使敗之意,二者取象雖不同,但不妨同有『敗毀』之義。西周金文从[⿱貝貝],戰國文字攴旁或作戈,或作殳;秦漢文字則統一从攴貝。」

白话版:败,毁坏。字形采用“攴、贝”会义。“败”、“贼”都采用“贝”作边旁会义。贁,这是籀文的“败”,采用“賏”作边旁。

解说版:甲骨文字形從攴、從鼎。從攴,指扑擊而言;從鼎,指被扑擊的珍貴器物。從攴、從鼎,表示將珍貴器物擊毀。字或從攴、貝,貝亦聲,貝為財貨,聲兼義。金文字形或從殳旁,或從二貝,義皆相近。戰國文字或從攴、從二貝,或從攴、從貝。《說文》籀文承金文作從二貝,篆文則承戰國文字字形從攴、從貝。隸書、楷書又承篆文字形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标签:细说汉字,败字本义,败字演变,败字起源,败字甲骨文,败字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