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洋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辞洋以字查词,兼有汉语字典、汉语词典、辞海和百科词典的主要功能,为您提供包括汉字解释、词语大全、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汉字读音等内容。
辞洋是一部大型综合性网络汉语辞典,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辞典,以期更好地帮助用户。
辞洋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7
杜甫说:“射人先射马。”这个“马”字是个象形字。甲骨文①是头朝上,背朝右,尾朝下的一匹马。金文②的形体也与甲骨文大致相似,颈上的鬃毛鬣鬣可见,小篆③的形体则与金文非常接近,不过不太像马形了。④为楷书的形体,根本没有马的样子。因为这个字笔画较繁,所以就产生了简化字⑤的形体,仅有三画,书写方便。
在古书中用马字的地方很多,需要我们仔细分辨。《礼记·投壶》中有“为胜者立马”的话,这个“马”字可不是“马牛”之“马”,而是“码”字的假借字,也就是古代计算时所用的“筹码”。原话的意思:为胜者立下筹码。
成语“马首是瞻”。 “瞻”,就是“看”,有人把这个成语理解为“只看马头”,这就不对了。《左传·襄公十四年》:“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意思是说:鸡一叫就把战车驾好,把井堵了,灶平了,就看我的马头冲向何方,用以决定你们行动的方向。现在就用“唯……马首是瞻”的话来比喻服从某一个人的指挥或乐于追随某一个人。
“马”字是个部首字,凡是由“马”字所组成的字大都与马或牲口有关,如“驭”、“驹”、“驾”、“骄”、“驴”、“骡”等。
——左民安《细说汉字》
象形字。像马形,头尾四足俱全,背部三笔像马鬃形。春秋战国文字中,马身或用重文或省字符号代替,写作等形。战国齐系文字中马字写作
等形,或省去马首,而用重文或省字符号代替,写作
。楚系文字中,马身或演变为肉,与象字的下部作肉相同。秦汉文字中,马足及其尾部形成五笔,象形意味丧失殆尽。后除最末一笔外,又逐渐演变为四点,于是便成为楷书的“馬”字。汉简中潦草的写法中,“馬”字下部的四点有时也写成一横,这一点为后代草书继承,并一直延续到简化字中。《简化字总表》规定,“馬”作为单字或偏旁时,一律简化为“马"。本义为马,一种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性温顺,善于奔跑。《易·屯》:“屯如如,乘马班如。”假借为筹码之码。《礼记·投壶》:“请为胜者立马。”郑玄注:“马,胜筭也。"(孟蓬生)
——李学勤《字源》
馬 𢒠 𢒧 马
𩡬
𢒗
𩡮 傌 𫠉
读音:mǎ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金文5;
金文6;
石鼓文;
小篆;
汉帛书;
隶书
“马” 是个部首字。也是古时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和征战动力。商甲骨文1-2的马头、鬃、尾、蹄毕现,极为象形,是“书画同源” 的例证。甲骨 文3-4书写比较简便,形象犹存。从金文、石鼓文和小篆的不同写法可以看出马字由“画”到“字”的演变轨迹和秦未统一文字前字形的混乱状态。汉隶书(《史晨碑》、《马王堆帛书》)改篆书的弧笔圆折为直笔方折,分别写作“、
”,彻底脱离了象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