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汉字“春”,春字的本义、春字演变及起源

作者:佚名;来源:网络;时间:2023-09-14 16:07;阅读:2152

image.png

这个“春光明媚”的“春”字是一个会意兼形声的字。从甲骨文①看,说它是会意,其左边的上下两部分都是屮(草),中间是“日”,真可谓旭日东升,绿草萌发,大地回春了;说它是形声,其左是形,“日”在春草中,表意,其右是声符“屯”(“十”字木架上面缠了一团线,也就是“纯”字的初文)。金文②的位置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把声符“屯”移到了中间。小篆③也基本上同于金文,只是“屯”的曲笔朝右拐。④是楷书的写法,“草”和“屯”发生了较大的伪变,成了“𡗗”,根本看不出原义了。

“春”字的本义就是“春季”,如《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至于高适的诗中所说的:“一卧东山三十春。”(《人日寄杜二拾遗》)这里的“三十春”,不是单指三十个春季,实际是说三十年。

“春情”一词,多指春日的情景,如李群玉《感春诗》:“春情不可状,艳艳令人醉。”就是说:春日的情景难以形容,娇艳的景色令人心醉。可是“游步散春情”中的“春情”,是指男女互相爱恋之情。

再者,“春秋”一词常指“一年四季”或“史书”,不过有时却指“年龄”,如张孝祥《水调歌头•和庞佑父》词中所说的“富春秋”,那就是“很年轻”的意思。

请注意:“春”与“舂”的形、音、义均不相同。“舂”读为chōng(充),下部是个“臼(jiù)”字,是“舂米”的意思。这两个字形体相似,必须加以严格区别。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image.png

1-7《甲文编》22页。8、9《金文编》39 页。10-15《战文编》 39页。16《说文》27页。17、18《篆隶表》61页

形声字。甲骨文从四木、三木、二木、一木不等(木或改从屮,古文字中从木从中每不别),从日,屯声。也有少数省木或屮,为从日,屯声。本义是指一年四季中的第一季,即春季。《广韵·谆韵》:“春,四时之首。”《公羊传·隐公元年》:“春者何?岁之始也。”春秋文字“春”字仅从艸,无从木者。另外,甲骨文中从日、屯声之“春”字此时继续使用,这种写法的“春”字一直沿用到战国时代。战国文字承袭春秋文字,或省“日”旁。秦代小篆承袭战国文字中从艸、从日,屯声的“春”字写法。汉代文字“春”字隶变作“80e9d6915077163be8793a7d7a3311e4.png”、“5ccb4bb3b174c5f171c06f083ff48676.png”,为今日楷书所本。(白于蓝)

——李学勤《字源》

春字的异体字

旾 𣆊 㫪 㫩 𣈤 𣊨 萅 𦸬         萶   𧇶 𬀴

春字的汉字字源解析及春字的演变

春(萅)字象形文

读音:chūn
甲骨文1;甲骨文2;甲骨文3;甲骨文4;甲骨文5;甲骨文6;金文1;金文2;古玺文;小篆;三体石经;隶书



“春” 是四季之首。春和日丽,草木滋生。《说文》 : “春,推也。 从艸,从日。艸,春时生也,屯声。” 甲骨文1-6的 “春” 字虽写法不同, 但基本字素都是 “日、草芽、竹木” 的形状。金文除保留 “草、日” 字符 外,将甲骨文的 “草芽” 确定为 “屯” 。“屯” 字除了继续表示草芽外, 也成了 “春” 字的声符。小篆将 “艸” 和 “屯” 组成一体,加 “日” 写作 “” 。 至此, “春” 不仅是由 “日、 草芽、 竹木” 等组成的会意字, 也 成了 “从艸,从日,屯声” 的形声字。隶书(汉《史晨碑》 )用平直的笔 画改变了篆书的圆弧笔画,从而跳出古文字的行列。

标签:细说汉字,春字的本义,春字演变,春字起源,春甲骨文,春字象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