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洋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辞洋以字查词,兼有汉语字典、汉语词典、辞海和百科词典的主要功能,为您提供包括汉字解释、词语大全、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汉字读音等内容。
辞洋是一部大型综合性网络汉语辞典,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辞典,以期更好地帮助用户。
辞洋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7
“为报年来杀风景,连江梦雨不知春。”这个“杀”字本为会意字。①是《说文》中的古文形体,左边是一个长头发、面朝左的人形,右边是“殳”,表示一只手拿着棍棒向那个人打去。②是小篆的写法。③是楷书繁体字。④为简化字。
《说文》:“杀,戮也。”可见“杀”字的本义就是“杀死”,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杀之,五十万。”就是说:谁能把他(缪毐)杀了,就能够得到五十万的赏金。由“杀死”又能引申为“战斗”、“搏斗”义,如《三国演义》中第四十一回:“杀退众军将。”“杀”还可以引申为“衰败”,如黄巢《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这里的“杀”,即为“衰败”义。
在古籍中常见“杀敝”一词,那是指羽毛脱落,如《诗经·豳风·鸱鸮》郑玄笺:“羽尾又杀敝。”不过,这里的“杀”不能读作shā,而必须读作shài。
另外,“杀”字还与“煞”通,往往用在动词之后,表示“极度”的意思,如李白《猛虎行》:“杨花茫茫愁杀人。”
——左民安《细说汉字》
初为会意字。商代甲骨文从戈,截断人散发以示杀戮。到西周时,散发下加人,杀戮之义更明显;同时与戈由粘合而分离,声旁杀独立出来,戈旁或作攴旁。战国时,构件散发作
、
、
、
、
、
、
、
、
、
;构件人作
(左右两点是散发中两点的下移)
、
、
、
,或作
(介),有声化趋向,《说文》古文则以为叠加声旁,杀与介并月部。散发与人之间或加
、
、
,盖表割杀、截断意。攴或作殳,属于形义相近偏旁的更替。《说文》籀文从双乂(yì),含切割义,亦表音,乂与杀亦并月部。散发与人作
,亦
之讹变。秦系文字省双乂为单乂,散发与人作
、
或
,基本上同于籀文。《说文》小篆承袭了秦文字的主流结构,隶变后楷书作殺,简化字作杀。承袭籀文的,楷书作毅,罕用。汉碑中或作
、
、
、
、
,并俗体。本义为杀戮、处死。《左传·昭公元年》:“周公杀管叔而蔡(窜)蔡叔。”引申指征伐、屠戮。《合集》37854:“其隹今九祀(年)正杀?”《甲骨缀存》31:“壬辰卜,?贞:戉杀湔方?”引申指攻克、战胜。墙盘:“粤武王既杀殷。”引申指除、灭。云梦秦简《法律答问》:“小畜生入室,室人以杸(殳)梃杀伐之。”马王堆汉墓帛书《阴阳五行》甲编:“斩伐杀生以祭天鬼,大吉。”用作人名。杀乍父戊鼎:“杀作父戊
。”以上读shā。引申指削减、捐耗、零落,读shài。引申指暗淡,读sà。同“弑”,读shì。蹩杀,联绵词,旋行貌,读xuē。通“哕”(huì),哕哕,徐行有节。莒叔之仲子平钟:“雍雍杀杀。”通“试”,用。《淮南子·主术》:“威厉而不杀,刑错而不用。”(张标)
——李学勤《字源》
“杀” 在《说文》 中是个部首字。是将人和动物致死。《说文》:
“杀, 戮也。从殳,杀声。凡杀之属皆从杀。 ,古文杀。
,古文杀。
,古文杀。 ” 甲骨文、 金文“杀”字与“蔡”是同一字, 写作“
、
、
、
” , 源自远古祭祀活动。 在文明程度低下的夏商时期, 用活人当祭品十分普遍。甲骨文的 “杀” 字就像将人的下肢杀残的形象,是将人的肢砍下当做动物前膀或后肘也未可知。有学者将此形释作 “草” ,当是后来用草人代替活人祭祀,文明进步后的事了。“说文古文” 1和《三体石经》写作“
、
” (, 读yì, 与猪同)此是将被祭祀的人等同猪的例证。 “说文古文” 2-3写作 “
、
” , 字形中都有了表示击杀的 “攴” 字。 《侯马盟书》写作 “
、
” , 出现了 “攴、 殳” 并存的字素, 为小篆写作“
” (殺)奠定了基础。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图为 “象形字书画” 《善行图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