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作客”与“做客”,正确的应该用哪个?

作者:佚名;来源:编辑校对;时间:2023-11-14 12:19;阅读:988

编者按:本文为《咬文嚼字》杂志在2007年第四期上刊登了四篇讨论“作客”与“做客”的文章后的附言。当时对这两种写法的争议很大,但现在这两种写法的分工已很明朗了,词典和实际应用中的写法,都倾向一致了,也就是不存在争议了。

001.jpg

编者附言

本刊热线电话常有读者问:“作客”与“做客”应该用哪个?这次会诊来稿量激增,可见这个问题很受关注。

通过对来稿的认真研究并广泛征集了专家的意见,本刊的观点是:“作客”与“做客”是局部异形词。“作客他乡”不能写作“做客他乡”,但“去亲戚家作客”和“去亲戚家做客”都可以。在表示“到亲友家去拜访”时,“作客”与“做客”是异形词。

这一情况的出现跟“作”和“做”的分化有关。“做”是“作”的区别字。“作”书面色彩重,偏抽象,动作性较弱;“做”口语色彩浓,偏具体,动作性较强。在“充当、当成”这个义项上,“作”与“做”的分工至今还没有完成,两者混用在所难免。“作客他乡”之所以不能写成“做客他乡”,那是因为早在“做”产生之前,“作客他乡”之类的用法就已经固定。

至于是“去亲戚家作客”还是“去亲戚家做客”,我们倾向于前者。从理据性来说“充当、当成”动作性较弱,用“作”更合理。而且无论是“作客他乡”还是“去亲戚家作客”,两个“作客”的核心含义都是“充当具有某一种身份的人”,其动词义是相同的。从系统性来说,既然“作客他乡”已经不可动摇,就没必要再让“做客”来添乱。

当然,目前看来,“去亲友家拜访”用“做客”,确实有走强的趋势。正因为如此,我们觉得有讨论和引导的必要。无论最后选择哪个,都应该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而不应该是强扭的瓜。

(选自《咬文嚼字》2007年第4期)

“做”与“作”同音,在很多地方意义相同,也可通用。但“做客”与“作客”除了同音外,却是两个意义和用法都不同的词。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做客”的解释是:

“动词,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到亲戚家做客。”

对“作客”的解释是:

“书面语,动词,指寄居在别处:寄居他乡。”

两词的不同显而易见。

  1. 第一,两词的目的不同:

    “做客”往往是指接受别人的邀请或主动探访别人,目的是为了沟通感情,交流思想,探访者一般都会受到款待和礼遇;而“作客”通常是为了工作、求学等而寄居他乡,其功利性、目的性很强,寄居者往往会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触,往往心情抑郁,内心失落。

  2.  第二,两词表示的时间长短不同:

    “做客”时间较短,也许只是一顿饭或一杯茶的工夫;而“作客”则时间较长,也许是几个月,甚至几年。

  3. 第三,两词所去的地方不同:

    “做客”一般是到家庭、单位等很具体的地方;而“作客”则一般是到一个泛泛的区域,不一定很具体。

  4. 第四,两词所参照的对象也有差异:

    “做客”相对于“主人”而言;而“作客”则相对于“当地人”而言。

  5. 第五,两词语体色彩不同:

    “做客”偏重于口语;而“作客”则书面语色彩更浓。

  6. 最后,两词表述的侧重点不同:

    “做客”表述比较具象,动作性较强;而“作客”的表述则偏抽象,动作性较弱。

显然,“做客”与“作客”并不是同义词。在人们的口语交际中使用“做客”或“作客”问题则不大,因为两词同音。而在写作中,这两个词则有严格区分,不可相互混淆。这个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

“座客”与“坐客”没有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可以认为现在很少有人用。相比较而言,“坐客”偶有使用,或许尚可勉强算作现代汉语词汇。

如鲁迅的小说《药》里曾有这样的句子:

“店里的坐客,便又现出活气,谈笑起来。”

这里“坐客”表层意义就是“座位上的客人”,不过,鲁迅在这里指的则是那些看热闹的“看客”。

“座客”在现代汉语里用得就更少了。说到“座客”人们很容易想到“座上客”这个词,其实二者并没有什么关系。“座客”并不是“座上客”的缩略,“座上客”指的是在席面上受主人尊敬的客人,也泛指受邀请的客人。

“座客”与“坐客”在古汉语中虽不罕见,但《辞海》《辞源》却都没有收入。可以认为在以单音节为主的古汉语词汇中,“座客”和“坐客”并没有凝固成一个词,而是一个短语,其意义就是两个字表面意义上的简单组合,即“座位上的客人”“在座的客人”。

可见,在古汉语中,二者在意义和用法上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而现代汉语词汇丰富,也没有必要再用这两个短语了。

(作者:天津师范大学 孟国教授;整理配图:字本论 原文刊发于《中老年时报》(2021年11月23日)

标签:作客,做客,坐客,座客,争议,异形词,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