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洋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辞洋以字查词,兼有汉语字典、汉语词典、辞海和百科词典的主要功能,为您提供包括汉字解释、词语大全、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汉字读音等内容。
辞洋是一部大型综合性网络汉语辞典,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辞典,以期更好地帮助用户。
辞洋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7
这是“涉清流”的“涉”字。这个字是个会意字。你看甲骨文①多有意思,中间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水”,而水的上下两边有左右两只脚(脚趾均朝上),一前一后地趟水而过。所以“涉”字的本义就是趟水过河(徒步而渡)。金文②与甲骨文的形体基本相似。小篆③变得复杂了,左右两边都是“水”,中间是个“步”(上下两只脚)字,也表示徒步渡水之意。④是楷书的写法,左“水”右“步”,比小篆简单多了。
“涉”字本义是“徒步过水”,如屈原的《九章•哀郢》:“江与夏之不可涉。”大意是说:长江和夏水都无法徒步而过。从本义引申为“进入”或“到”,如《左传•僖公四年》:“不虞君之涉吾地也。”就是说:不料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由“到”义又可以引申为“经历”,如“动涉岁月”即“经历了很长的时间”的意思。从“经历”又可以引申为“阅览”义,如《后汉书•仲长统传》:“博涉书记。”就是阅览了很多书籍。我们现在还说“涉猎群书”,也是这个意思。
——左民安《细说汉字》
1、2、3《甲文编》446页。4《集成》7040。5、6、7《类编》468页。8《战文编》761页。9、 10《说文》239页。11《篆隶表》818页。
会意字。始见于甲骨文,作两止(趾)中隔一水形,会步行渡水之意。西周与春秋、战国文字构形大体同。金文或有从二水者,则形当有所本。从二水,为复加意符,于义无别。《说文》:“
,……篆文从水。”按:段玉裁于“流”下注:“流为小篆,则𣹭为古文、籀文可知。”以之说“流”是,说“涉”则非。甲骨文即有从水作者,可见形繁未必即古文。《说文》:“
,徒行厲水也。”王筠句读:“厲者,濿之省文也。”《广韵·葉韵》:“涉,徒行渡水也。”《诗·邶风·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毛传:“由膝以上为涉。”又,段玉裁注:“引申为凡渡水之称。”《易·需》:“利涉大川。”引申为经历、度过、涉及等义。又,渡口,县名,漳水的别名。(王逸鹤)
——李学勤《字源》
徒行厲①水也。从沝,从步。,篆文从水。時攝切(shè)。
【譯文】,徒步行走而過水。由沝、由步會意。涉,篆文涉,从水。
【注釋】①厲:王筠《句讀》:“濿之省文也。”《段注》:“濿,或砅字也。砅本履石渡水之偁,引申為凡渡水之偁。”
【參證】甲文作、
,金文作
、
、
、
。王襄《簠室殷契類纂》:“(甲文)象兩足跡在水旁。”
文三 重二
——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
𣥩 𣥿 𣶵 渉 㴇 𣻣
读音:shè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石鼓文;
小篆1;
小篆2;
隶书
“涉”是徒步渡水。《说文》:“涉,徒行历水也。”甲骨文、金文写法很多,但创意完全相同:中间是一条河水,两边各有一“止”(趾,脚)会意脚从水中走过。水和趾的写法不同反映了秦未统一文字前的混乱状况。但趟水过河的字义都表达得准确无误。小篆在规范文字时,考虑到前朝文字的多样化,将涉分写成“” 和“
”。好在隶书(汉《石门颂》)能删繁就简, 定格在“涉”字上,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