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汉字“冕”,冕字的本义、冕字演变及起源

作者:佚名;来源:网络;时间:2023-02-27 16:14;阅读:1220

image.png

这是“冠冕堂皇”的“冕”字,本为会意字。①是金文的形体,上部是个大帽子的形状,其内为“目”,代表人头。这就表示人头上有帽子。②也是一种金文的形体,其下部是面朝左侧立的“人”,上部是一顶大帽子。其实,①②就是“免”字,本来就当“帽子”讲。可是到了小篆③,则又在其上增加了一顶大帽子。④是楷书的形体。

《说文》:“冕,大夫以上冠也。”这是说:冕,是大夫以上的贵族所戴的礼帽。《左传•哀公十五年》:“服冕乘轩。”这是说:穿着大夫的衣服,戴着大夫的礼帽,乘坐高级车子。后来又特指“帝王的礼帽”,如“加冕典礼”。

在古代冠、冕、巾、弁(biàn)、帽的含义是有明显区别的。“冠”是帽子的总称,如《楚辞•渔父》:“新沐(洗头)者必弹冠。”这是说:刚洗过头的人,必先掸一掸帽子(再戴上);而“冕”是指帝王、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巾”是指扎在头上的织品,如李白《嘲鲁儒》:“首戴方山巾。”“弁”是皮革帽子,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不说(脱)弁。”就是说:不脱掉皮帽子。

请注意:“冕”字的上部不是“曰”而是“冃”,如“冒”、“冔(xǔ,殷代冠名)”,均属于“冃”部,是指各种帽子。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image.png

1、2《说文》156页。3《隶辨》411页。

形声字。从冃,免声。本义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左传·哀公十五年》:“服冕乘轩。”(服:戴。轩:古代高级官员乘坐的高大的车)秦代篆文中,“冕”有个异体字“絻”,从糸(纟),免声,表示冕是由丝织品做成的。《荀子·正名》:“乘轩戴絻。”这种写法后来没有流传下来。在古代文献中,“絻”字还被用来表示一种丧服的名称。《左传·哀公二年》:“使太子絻。”杜预注:“絻者,始发丧之服。”在这个意义上,今读wèn,与作为“冕”的异体字的“絻”为同形字。“冕”的意符“冃”本像帽子形,到楷书中,变形为“⺜”。(张玉金)

——李学勤《字源》

冕的异体字

𡩄 㡈 冕 絻    𡨚        𥦙           𫁕     𠕤

冕字的汉字字源解析及冕字的演变

冕(絻,免)字象形文

读音:miǎn
甲骨文1;甲骨文2;甲骨文3;甲骨文4;金文1;金文2;金文3;小篆冕;小篆絻;三体石经;隶书冕;隶书免


“免”是“冕”的初文。“絻”是“冕”的或体。本指帝王、诸侯和官 员所戴的礼帽。《说文》:“冕,大夫以上冠也。……从冃,免声。古者皇帝初作冕。絻,冕或从糸。”甲骨文写作 “”。上边是有牛羊角装 饰的帽子,下边是人形。以牛羊角作头饰是古酋长的普遍作法。后期甲骨文、金文、《三体石经》写作“”。说明帽形已进化,人形依然可见。小篆分化成“”(冕)“”(絻)两个字。隶书(汉《武梁祠刻 石》等)写作“”。“免”已无帽义。

标签:细说汉字,冕字本义,冕字演变,冕字起源,冕字金文,冕字象形文,冕为形声字,冕字引申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