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洋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辞洋以字查词,兼有汉语字典、汉语词典、辞海和百科词典的主要功能,为您提供包括汉字解释、词语大全、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汉字读音等内容。
辞洋是一部大型综合性网络汉语辞典,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辞典,以期更好地帮助用户。
辞洋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7
这是“笑看老翁又增孙”的“孙”字。这个字是个会意字。甲骨文①的左边是“子”,是小儿形,右边是绳索形。绳索就有系联之义,也就是说:系于“子”下者就是“孙”。金文②的左上部是“子”,右下部也是绳索之形。③是小篆的形体,其右的绳索之形变成了“系”字,表示系联,也正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意思。④是楷书的写法。⑤是简化字。
“孙”字的本义是“儿子的儿子”,由此引申和类推,就有“孙”、“曾孙”、“玄孙”等。
古书中,常有“孙竹”一词,如“孙竹之管”(《周礼·春官·大司乐》)。这就是说用“孙竹”做成的管乐器。所谓“孙竹”就是竹的枝根(即竹鞭)末端新生的竹。
请注意:当“孙”字读xun4(迅)的音时,那是当“逊”字用了。这有两个义项。第一,是“恭顺”义,如:“朕不孙。”(《史记·晋世家》)也就是国君自己说:我不恭顺。第二,是“逃跑”义,如:“孙子齐。”(《左传·庄公九年》)也就是逃到齐国去的意思。
——左民安《细说汉字》
会意字。从子、从糸,会子续孙之意。甲骨文从子、从,
乃糸之初文,像束丝之形。金文从子、从
(糸),为《说文》篆文所本。春秋金文或从子、寸声,“寸”,在“子”上。战国文字“孙”字或从子、寸声,寸在子,右下侧。“孙”所从的糸或作
,一、二乃省略符号。《说文》篆文误“糸”为“系”,“孙”乃“孫”字的简化,来源于草书,武威汉简“孫”字已作“孙”。《说文》:“孙,子之子曰孙。”本义是子之子。班簋:“子子孙多世其永宝。”(希望用子孙世代长久珍爱它)白公父簋:“其子子孙孙永宝用享。”县妃簋:“孙孙子子毋敢忘伯休。”兆域图:“袂联子孙。”。《诗·周南·螽斯》:“宜尔子孙,振振兮。”古玺“公孙”,复姓。(徐在国)
——李学勤《字源》
孫 𡤾 孙
读音:sūn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金文胤;
金文胤;
金文胤;
说文古文胤;
侯马盟书;
小篆孙;
小篆胤;
隶书孙;
隶书胤
“孙” 是儿子的儿子。《说文》 : “孙,子之子曰孙。从子,从糸。 糸, 续也。 ” 甲骨文、 金文、小篆字形一脉相承, 顺序写作“、
、
、
、
、
、
” , 都是 “
、
” (子)被 “
、
” (糸, 读mì, 丝绳)拴住手的形状。此形源于古代祭祀: 祭坛上高悬若干绳结,按照世系 关系分别上下,是远古 “结绳记事” 的遗俗。隶书(汉《张迁碑》 )写作 “
” , 虽已是今文,但基本结构未变。 今简化字作 “孙” 。
“胤” (读yìn) 是子孙传续后代。《说文》 : “胤,子孙相承续 也。 ” 金文、 小篆写作 “、
、
、
” 。 两侧是表示分支, 分流的符 号; 中间是表示用绳作联系的字符,即 “系” 的简笔。下边是骨肉的 “肉” (月)。组合起来正可表示子孙虽然分支,但有骨肉联系,仍然一脉相传。 “说文古文”写作“
” , 像双手在绳上操作, 当时“结绳记事” 的写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