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洋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辞洋以字查词,兼有汉语字典、汉语词典、辞海和百科词典的主要功能,为您提供包括汉字解释、词语大全、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汉字读音等内容。
辞洋是一部大型综合性网络汉语辞典,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辞典,以期更好地帮助用户。
辞洋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7
这是“东方欲晓”的“东”字。许慎曾根据小篆的形体分析说,这个字是“日”和“木”组合而成,“日”升到树木的半中腰,表示东方。其实许慎说错了。你看甲骨文①多像两头扎起来的一个大口袋。金文②就更像大口袋装满了东西,而两端也是扎起来的样子,所以“东”的本义就是代表“东西”(物)。小篆③是从金文演变来的,已经看不出是口袋的形状了。④为楷书形体。⑤是简化字,书写很方便。
“东”作为“东方”讲,是假借的问题,即假借“东西”(物)的“东”代表“东方”之“东”。因古时主人之位在东,宾客之位在西,所以主人称为“东”,如“作东”、“东家”等。
请注意:繁体字“東”与繁体字“柬”的写法不同,它们的简化字也不相同,“東”简化为“东”,“柬”在某些字中(如練、揀、煉)简化为“”,二字不能混淆。
——左民安《细说汉字》
假借字。商代金文作(字形1),甲骨文省作
(字形2),亦作
(《甲文编》 266页),像两头用绳索扎住的橐(一种无底的口袋),是“束”字的初文(参见束部“束”字条),也是“橐”字的初文(参见㯱部“橐”字条)。因东方之“東”无形可像,故借音近的“束”字来表示(“東”端纽、东部,“束”书纽、屋部。端、书均属舌音;东、屋阳入对转),后分化成
(東)、
(束)、
(橐,后作
。仅见于偏旁)三字。不过,偶尔还可以看到借“束”为“東”的例子。
鼎:“隹(唯)周公于征伐
(東)尸(夷)。”曾侯乙墓漆衣箱上朱书二十八宿有:“
(東)萦(营)”、 “
(東)井”。本义指日出的方向。《诗·邶风·日月》:“日居月诸,出自東方。” 《史记·项羽本纪》:“纵江東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引申指往东。《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秦师遂東。”新中国成立后,“東”简化为“东” (据草书楷化)。(冀小军)
——李学勤《字源》
东字象形文: “东” 指太阳出来的方向, 甲骨文、 金文写作 “ 、
、
、
、
” 都是上下打结, 装满东西的口袋形。 是 “橐” (读tuó, 古时有底的口袋叫 “囊” ; 无底,用绳扎紧两端的叫 “橐” )的初文。《说文》称:“从日在木中。” 是小篆的字形,非初文。且 “日在木中” 的现象早晚均可见,无法表示方向,难以服人。隶书(汉《史晨碑》 )据小篆结构,使笔画平直,脱离了象形字。简化字写作 “东” 。